華爾街之狼(The Wolf of Wall Street, 2013, by Martin Scorsese)

1.
電影改編自Jordan Belfort的同名自傳,似乎本就是極具票房潛力的熱鬧題材,有小人物的大成功、有荒誕淫亂、有萬中選一的命運轉折、豪奢的場面、很久都不散的瘋狂宴席、無度的性愛與嗑藥…..

馬丁史科西斯保持了一貫的水準,照樣面面俱到也又停在某個深度,不過整個場面或以及整群哥們的人生之張狂卻也拿捏精準,比當年的《賭國風雲》和《四海好傢伙》再更上一層。一如這位作者由來對其主人翁之某種近乎妄想的傾心,史柯西斯總是一路護送著他們到一個又高又遠到有點超現實、夢幻、純粹的境地---他們來自混雜的現實,乍看行至此一路途的遠端,可到底,那其實更像是在某個縫隙中鑽入了某種對於現實起點的幻夢,一個無論好或壞、幸或不幸,都更帶有啟示性格的童話狀態。

……馬丁史科西斯似乎總在他的人物上頭,實現他夢想、卻始終無法以自己去捱度的人生。

以這一點來說,《華爾街之狼》是一部讓人安心享受的電影,因為它什麼都有,可卻非常安全。真正縱情的人生,令人驚懼而晃搖的,不在於賭得太大所將陷入的遭遇,而在於那一路上你總是覺得不對與不夠,而這個心思,讓任何狂歡,總是不踏實、不過癮;但對於那些並非終極的冒險者而言,由於他們幻想得夠多與夠久,因此有非常多細節、玩法與情緒,卻可因為不曾身在其中,於是勾勒出的情境是單純的、不遲疑的。這電影就是這樣的過癮而舒服。

2.
關於故事本身透露出的一些線索及其彼此之互為metaphor

對性愛、毒品與金錢的耽溺,有著同樣的本質,而在這電影中且互為metaphor地環繞、交叉增強,在Jordan Belfort這人物上體現出其巨大的力量(我不是很確定這件事對史科西斯的意義有沒有那麼明確,因為電影看起來有時像是「一個人歷經的一連串荒誕」,但事實上並沒有所謂一連串,那是同一件事)。

這件事的兩個意義:第一,人的生存狀態中的一種追求終極耗散的傾向:我們對於更大與最大自我的著魔,必須通過「變成別的」來達成;不是「到達哪裡」,而是「變成別的」,即是創造或竄入一處不連續的所在。我們必須通過狂喜(ecstasy)的極限性門檻,抵達一個不曾知曉、或就算歷經亦無法轉化地累積為現成經驗,的地方,一次次到臨那裡,就是一次次確認我們不但真的擁有如我們直覺到的某個更大的自我,我們甚且可以碰觸它。性愛是如此,酒或藥的陶醉是如此,金錢及其所通往的物質世界之無限性更是如此。

第二,只是確認有一個這樣的地方、只是確保「想去的時候就可以去一下」,終究是不夠的,如果能為偶爾的出軌奔放而滿足,算不上是真正的著魔。我們一心想的是:終究我得住進裡面、永遠住在那裡(即,在那裡感覺到永遠的可能性)。是以,創造一個完全的、完整的環境,將是非常切要的環節。……在性愛、酒與藥的題目上,感官的近乎癱瘓可以輕鬆解決這個問題,反正感覺不到別的東西,世界某種程度就算完結—我們在亢奮狀態中確實感受到永恆性。……真正的難題是清醒時的現實,單是一直賺錢的數字或鈔票之增量,是不夠的,你得要把所見的人事物都征服、收編。......這件事表面上似乎是關於權力,但追究其本質,仍是「世界的完全性」。

在電影前面有一段是Jordan Belfort剛入行時,前輩Mark Hanna對他的午餐調教,其中諄諄教誨要Jordan按三餐自瀆的段落,看似誇張,可對比接下來整個史詩般的人生,幾乎可說是某種預言或平行的真理。那段話以我的理解來改寫大致是:自瀆非關喜好,而是藉著在生理上創造特定安定點,來將整個人的生存狀態錨定下來;從事金錢遊戲是如此動盪,大量的資訊與心思不斷進出,人作為一有限所在,很容易就被這些抽象、輕盈卻也層層疊疊的存在所迷惑甚至搗毀,因此我們必須掌握最形而下的東西,甚且打造出一圍健康而充滿活力的動態平衡,由此將自己徹底穩住,才能在這個洪流中持續掌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