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金馬影展  (2/3)

基努李維之數位任務(Side by Side,2012, by Chris Kenneally)
Keanu Reeves製作且擔任訪問者的關於底片和數位拍攝的紀錄片,相當程度的涵蓋與細究,快速帶過了這個產業的歷史。這兩者並非如多數人以為的處於辯論的關係,比較是各自表述,而這種情勢越來越明朗。作為讀者,如果能在看這部紀錄片時,抱持有特定的對於這件事的立場,隨著電影帶出更多元的剖解,對於電影或說文明的觀點將更為開闊。很少關於「老派」vs.「新派」的討論,能容納且啟發這份理性的寬容。

本片作為某種歷史寫作,除了處於定義的爭奪、戰鬥未歇未解的進行態,更重要的是,表面上關於「什麼才是最合理的工具(最方便、最經濟、最有效率)」的發言,貫穿一切的其實是「用怎樣的方式,最完全地捕捉住、寫下神秘」,是這樣的東西。…..所謂的神秘,我指的是那種,創作者「看到」的東西、相信的事情,這些第一線的人直覺到的、被感染的、被籠罩的、凝視其逐漸浮現的…..這些東西。因為這樣,對我來說,這紀錄片的意義遠遠超過其知性意涵,那直接展現在我們面前的現場、訪談,儘管貌似夢的解構,事實上卻是夢的寫作,以及這後面巨大、漫長的人類心靈。…..那些我們已然失去的、即將失去的、必須失去的….,以及總有什麼即將也必須留存下來的…..非常激動而無限感觸。


花都魅影(Holy Motors, 2012, by Leos Carax)
駭異的巨大作品,把電影這個機器的能耐驅迫到極致,原來是這樣一種,正在自我建構但也傾圮,的吞噬之城,的感覺。一部極端個人性的作品,但揮霍到這個地步,卻一點都非肉體性的甜膩,也非前衛或實驗感,而是近乎冷酷的瘋狂。終究揭示的關於作者所愛事物的傷逝,充滿末日氣味。

這不是我們能輕易想像到的那種作品,它太造作,太自我中心,它想了一個天才至極的點子,卻偏執地強加意志使其只能作為一種可能。所有人生或人類文明的大問題,之於電影中這個夜,都太渺小了。一部讓我們害怕、抗拒,但永難忘懷的電影。


綁架海尼根(The Heineken Kidnapping, 2011, by Maarten Treurniet)
非常精彩的電影。這起綁票事件的任何環節,就算不一定總是這樣組合,它們各自也早在無數文本出現過無數次,但這部電影仍找出一個讓人始終興味盎然的表述方式。每一個人物都具有複雜度,且這些層次經營起來絕不作矯,自然而務實。微微隱藏的更暴力的東西,內斂卻足以使氛圍成形。觀影的每一分鐘都非常滿足。


NO(NO, 2012, by Juan de Dios Larrain, Daniel Dreifuss)
題材很有意思,切入的方式也不錯。關於政治宣傳、形象塑造這些事情之間,電影抓住了這下面有些共享的盤根錯節,可惜的是,應該可以找出更尖銳的辯證意涵。又比如「NO」的關於「沒選A」或「不要A」,兩項目之邏輯差異,意味著天差地遠的意向與行動,在這方面,有一種不知是出於不夠聰明或分心的半途而廢,很可惜。


如果愛是這樣(Our Children, 2012, by Joachim Lafosse)
表面上像移民相關的社會議題,但作者賦予了更具一般性的內涵,切換了角色的相對設定,這樣的故事可以發生在每一個地方。流暢、平易的情節推進,很快就將我們推入幽閉的窒息感。社會、家屋、關係、人的互相與自我期許,全部都成牢籠。籠子不是瞬間關閉的,但我們一直都感覺得到那種溫水煮青蛙的即將的不祥。相當恐怖的電影。

看不出是否出於作者刻意,但多次我們感覺故事中的人物會走上另一條路、另一岔口,但總是在公布答案稍作喘息後,隨即陷入無可預料更糟的狀況。整個電影很殘酷,但又不是冷冷的調性,像是「困惑不知道為什麼把你們搞成這樣」的無辜的惡,那樣。


安娜.卡列尼娜(Anna Karenina, 2012, by Joe Wright)
Joe Wright是那種有點才氣,但沒什麼全盤智慧的作者。有足夠能耐去發現好東西,但始終沒有真正駕馭甚至征服這些題材。他的作品都滿好看的,有巧思,很精緻,可也就這樣而已。《安娜.卡列尼娜》有Tom Stoppard的劇本,相當程度地緊咬著人與人之間的來自於更深層的火花,但電影的豪奢,有點吃掉裡面更重要東西。

Joe Wright喜好由後設結構來設計敘事,但繳出的成績,總是太淺太俗。不過,他在一個世界與另一世界間的邊框,區隔以各有創意的視覺奇觀,這事依然是甚有可觀的。本片中那種切換在舞台與現實的有趣設計,非常討人喜歡。


南方野獸樂園(Beasts of the Southern Wild, 2012, by Benh Zeitlin) 
一個很棒的成人童話,裡頭的每個項目都有高度象徵性,集聚出黑色、憂鬱、不祥的意味,可是另一方面,電影的調子又很輕快、童心、舒服。有點像是,那是一個自足運作的小宇宙,忙碌著自己的喜悲,渾然未覺包著自己的更大世界正在倒塌、碎裂。然後我們一面入戲地參與他們的小宇宙,一面又陷入預言者的憂鬱。…..而情節到後來,收得很漂亮。像是,人們心裡了然地明白環伺的苦厄,他們只是想,拖延著慢一點才醒來。……電影本身就像是裡面出現的那種長得很可愛但有怒氣的野獸。


浪蕩世代(On the Road, 2012, Walter Salles)
滿失望的。這部小說本來就不易拍成電影,而Walter Salles似乎就因為很想忠實於小說透露出來的某些心思(不一定緊扣情節本身),而讓電影顯得有點侷促。用電影來說這一類故事有一種大概的方式(該方面原是這作者很擅長的),但不忍心放棄文學在這方面可造就的撩撥,硬想要兼顧,結果就有點「穿了尺寸不合的衣服」的感覺。

也並不是說電影很差,只是有點不上不下,好像同時有兩種說故事的方式,在其中舉棋不定、反反覆覆那樣。….不過關於原著小說中那種隱微的關於「沈著、耐心(之帶有不自由感的方式)才能等到最後與真正的自由」,那種最下頭的關於創作者生命狀態的自省,電影是有掌握到的。


七日哈瓦那  7 Days In Havana, 2012, Benicio del Toro; Pablo Trapero; Juilo Medem; Elia Suleiman; Gaspar Noe; Juan Carlos Tabio; Laurent Cantet)
很失望。裡頭每部短片要傳達或描述的面向不一樣,但不知道為何可以用各自的方式,同時失敗得這麼徹底。當然裡頭還是有些奇想或有趣的時刻,影像多半飽滿有味,但整體而言,沒能捕捉關於城市、國家、時代或人物的靈魂。

尤其無法接受的是Juilo Medem的部分,講經紀人與女歌手的< Day 3: La tentación de Cecilia>,Medem是又深奧又善感的一流作者,這段乏善可陳、平淡愚蠢的短片,無法相信出自他。至於Gaspar Noé 的<Day 5: Ritual>,即河水裡那齣金色又黑色的儀式,是《七日哈瓦納》中唯一可有點重量的東西(但這段偏偏是藝術性且抽象的不易讀,而其餘由說故事來進行的,原本會「好看」的段落,則一個也不及格),可是和Gaspar Noé的《嗑到荼靡》(Enter the Void, 2009)相較,儘管氣蘊相通,但風采卻天差地遠。


婊妹Online(King Kelly, 2012, by Andrew Neel)
一開始像是少女的日常紀錄,除了主角生活的次文化狀態(奇觀?),另外「手機攝影」、「手機互拍」的形式意味,讓我們一邊思考這種紀錄和觀看形式深入日常中,原來可以造成哪些漣漪(前面段落雖有趣但滿鬆散,滿多餘裕一邊想這些事情)。但突然情節急轉直下,很戲劇化、很有張力,也展現了這種拍攝格式的親密、壓迫感的威力。


約翰藍儂:紐約城瞬間 (LennoNYC, 2010, by Michael Epstein)
對The Beatles或John Lennon的樂迷而言,電影中有許多珍貴的段落。紀錄片成功地描述出Lennon生命的許多面向與層次,而那幾乎是一個有點憂傷的故事。該份不忍並非來自於他在現實遭遇的各種顛躓,而是,我們看到了他一路摸索卻似乎始終都無法確認「我是誰」、「我想要什麼」。…..紀錄片中那些Lennon在各種不同題目上,無論落腳處的選擇、公共良知者的自我期許、愛情裡的耽溺、在音樂上之過去巨星光環/陰影與自己的路的卡住、家庭一度帶給他的滿足…..Lennon似乎總是把面前的東西當成全部,用整個生命在其中浮沈,卻沒有意識到所有局部之湊不成一個更深層的巨大圖像。


柳暗花明/舐夢人(Post Tenebras Lux, 2012, by Carlos Reygadas)
http://inception17.blogspot.tw/2012/10/2012-le-voyage-dans-la-lune-1902-2011.html#more


拼貼幸福(Broken, 2012, Rufus Norris)
乍看是很小品的電影,但會逐漸發現,在所有我們不以為意的轉角,作者都埋了火藥,最後一次點燃,燒成令人驚豔無比的燦爛。電影關於一個不美的世界裡永遠都還有的一絲美好,或者關於,那份天賦的、被祝福的美好,如何一步步點亮其所隸屬的世界,而不是被吞噬。那是整片荒瘠、百無聊賴的一個地方,但無論是最蠢最爛的日常、最討厭的傢伙,你還是會在那裡看到火光,終究這將連成一片。故事最後神奇地兜出一個圓,所有啟示就這樣瞬間重寫,整部電影精心講究,但讀起來一點不覺得刻意,非常棒的作品。

必須一提的是,這片是關於「社區中三戶緊鄰的人家」的故事,這些鄰居其實互相沒有太熱絡的來往,儘管互有衝突或有交會,隨即又會回到自己的日常軸線去過生活。但這個「走出來會遇到、望出窗子會看到、大叫隔壁就會聽到」的空間狀態,在整個故事裡終究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。這一點非常值得細究。